信托“三分类”改革任重道远

发布日期:2024-04-20 17:19浏览次数:

  根据相关规定,当下的信托业务被划分为资产服务信托、资产管理信托、公益/慈善信托三大类25个业务品种。其中,资产服务信托在所有官方文件中被置于三大业务类别之首,彰显监管鼓励做大服务信托的拳拳之心。

 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,中国信托业资产规模余额为22.64万亿元。规模依然庞大,信托资产结构的改变却已翻天覆地。自2020年二季度开始,融资类信托规模即步入下降通道,三年来融资类信托余额下降3.20万亿元,降幅近50%,规模占比也逐步降至14.34%;事务管理类信托业务规模为8.70万亿元,占比为38.34%;投资类信托业务规模则为10.69万亿元。

  作为信托公司长久以来的利润“发动机”,当影子银行风险突出的融资类业务行至末路,资产服务信托、资产管理信托与公益/慈善信托三大业务是否足以支撑整个行业的基本存续?

  近年来,一些风险因素致使信托行业的利润总额不断处于下行通道。2018年、2019年、2020年行业利润总额分别下降11.20%、0.65%、19.79%。2022年,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62.43亿元,同比仍下降39.76%。目前,绝大多数信托公司2023年年报尚未公布,但根据间市场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统计,2023年52家信托公司的营业收入总额为981.73亿元,同比下滑11.26%;实现信托业务收入合计581.25亿元,同比下滑幅度为19.77%;利润总额472.17亿元,同比减少14.63%。

  残酷的现实是,当信托公司经营压力继续积聚,无论是资产服务信托,还是资产管理信托与公益/慈善信托,三大领域均仍无一开发出明确、稳定的业务增长点。

  以资产服务信托为例,该项业务下辖5个子类,包括财富管理服务信托、行政管理服务信托、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、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及新型资产服务信托。业内普遍认为,这是最能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和服务本源属性的业务,既是信托业的本源业务,又是信托业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键,足以凸显信托的差异化优势。

  据记者了解,为了开拓行政管理服务信托项下的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,不少公司耗费大量资金搭建平台,比较理想的收费标准大致为信托年均规模的年化2~5,目前整体业务规模也十分有限。

  同样被不少信托公司寄予厚望的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也已打响价格战。相比动辄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的托管规模,作为管理人的律师事务所一单赚个大几千万,作为受托人的信托公司则一单只赚数百万。某信托公司董事长曾对此公开吐槽,“目前企业破产重整服务信托尚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,服务报价不能覆盖人力成本,但在某些业内热点项目的竞标中,有的同业甚至还报出了零报酬的信托方案。”

  在财富管理服务信托方面,为了降低运营成本,一些金融机构将大量事务性工作打包交由信托公司处理,但相比往日非标通道3的收费标准,服务类通道收费仅为0.1~0.2。也就是说,承接托管100亿元这样的资金,信托公司收取的报酬大致在100万元。

  对于信托行业来说,重塑业务模式难,取得盈利更加难,“三分类”改革任重道远。

如果您有什么问题,欢迎咨询技术员 点击QQ咨询